冷战时苏联大规模装备的米格23战斗机为何战绩不佳、饱受争议?苏联为何同时发展米格27和苏24两种对地攻击型飞机
本文目录
- 冷战时苏联大规模装备的米格23战斗机为何战绩不佳、饱受争议
- 苏联为何同时发展米格27和苏24两种对地攻击型飞机
- 为什么现在很少有米格系列战机了
- 印度号称米格-21BISON战斗机能发射R-77中距弹,是不是在忽悠
- 南斯拉夫为什么没选择米格-23,而是从米格-21跳到米格29
- 米格-23为什么毁誉参半
- 米格29相比幻影2000,哪个更胜一筹
- 前苏联苦心经营多年研制的米格29真的就这么不堪一击吗
- 越南在历史上获得过米格-23战斗机么
- F-5、F-4、幻影3、幻影F1、米格21、米格23,哪个是最强二代机
冷战时苏联大规模装备的米格23战斗机为何战绩不佳、饱受争议
面对西方战机时米格23的战绩的确不能算太好,但最起码在70、80年代,米格-23还是取得了不少击坠记录,其中不乏新锐的F-16战机;不过由于整个80年代,西方在雷达航电,空空导弹方面的进步显然比苏联更大,到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弱小的伊拉克空军在美军面前几乎毫无还手之力,空战变成了一边倒态势,从此以后米格23就完全不是西方战机的对手了。
米格23
从米格23参与的历次战争看,它这辈子最大的对手就是F-14、F-15和F-16。因为尽管都是70年代服役的战机,但米格23是实实在在落后这两种战机一代了,在需求定位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米格23的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2.4马赫,并且应用了当时新潮的可变后掠翼技术,但这种可变后掠翼因为技术不够成熟,不仅只能手动控制,而且存在动作机构超重的问题。可变后掠翼的目的是为了使飞行器可以找到任何速度下的最佳升阻比,但由于米格23的可变后掠翼只有三个档位,且只能由飞行员手动控制,这个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也没有发挥出来。
米格-23可变后掠翼只有三个档位,并不能像F-14那样连续变化
结果就是米格23的敏捷性不佳,一旦被贴身格斗就很难取得优势。此外由于操控复杂,出现过多起起降训练时机毁人亡的事故。因此叙利亚空军飞行员曾经因为米格-23狗斗性能不佳宁愿使用米格-21。
米格23的实战表现在80年代还算凑合。在中东,米格-23的主要对手是F-14、F-15、F-16、F-4E,米格-23在面对F-4E时有较大优势,对F-16也取得了一些击坠记录,但面对F-14和F-15时战局接近一边倒的状态,米格-23几乎毫无机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米格-23MF装备了R-23无线电指令制导+半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可以在远距离对战斗机率先发起攻击,可以取得一个先手优势,而当时F-16只装备了近距格斗弹,一时半会无法还击,因此几乎所有的F-16都是被R-23击落的。而当F-16把米格-23拖入到近距格斗时,战局也会陷入一边倒的态势,因为米格-23的敏捷性太差了,F-16却是一款专为狗斗而生的敏捷性战斗机。80年代叙利亚与以色列交锋的空战中,米格-23MF被击落了33架,而击落的以色列战机只有16架(无人机不算在内),除一架F-15外其余均为F-16和F-4E和A-4E,可见米格-23能欺负的对象也就只有这几种。
携带R-23中距弹和R-60远程空空导弹的米格23
叙利亚宣称取得的战果,绝大部分都是F-4E和F-16A
而面对F-15这样能量机动性和敏捷性都很强,同时拥有强大雷达和半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的战斗机,米格-23可以说毫无机会,不论是远距离空战还是近距离格斗都是被吊打。而在两伊战争中面对机动性更强大,装备了远距离AIM-54不死鸟空空导弹的F-14,更是像遇到了降维打击一样绝望。从这些战例入手进行分析话,会发现米格23表现不佳,不仅仅是这一款机型的问题,而是苏联整个战斗机技术实力上的落后,不论是飞机性能,发动机,雷达航电还有空空导弹都和美制战机(甚至是法国幻影战机)有较大差距,而苏联最新锐的Su-27一直到1985年才在苏联本土服役,无缘中东战场,这期间有15年的空档都是米格23在主挑大梁。因此苏系战机表现不如北约战机,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了。
正在发射AIM-7F/M的F-15战斗机。AIM-7F/M 最大速度可达4马赫,相比之下米格23的R-23才3马赫,差距还是不小
两伊战争中面对用有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的F-14,射程高达184公里,准头还非常好
苏联为何同时发展米格27和苏24两种对地攻击型飞机
其实,苏-24根本不是战斗机,而是前线轰炸机,装备于苏联空军航空集团军的轰炸机部队。而米格-27是强击机,或者叫歼击轰炸机,装备于苏联航空兵的歼击机团。
在冷战时期,为增强对北约纵深目标的打击能力,苏联需要一架能低空和超低空飞行,以躲避雷达,并且机动性较好,能够起降距离短的前线轰炸机,后来认为可变后掠翼飞机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苏-24是苏俄前线轰炸机,原称号为T-6-1,于1966年由苏霍伊设计局研制,1967年7月2日首飞,1971年在新西伯利亚飞机制造厂量产。
苏-24(T-6-1)原本为对抗美国的F-111,是可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旨在全天候进行导弹轰炸,包括在低空,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苏-24是现代俄罗斯空军最大型的战斗轰炸机之一。2020年计划用新型战术轰炸机苏-34来取代苏-24。除了俄罗斯,苏-24还在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的空军服役。
1975年2月4日,苏-24开始服役于苏联空军和海军,北约代号为“击剑手”。首架苏-24配备AL-21F发动机,推力为87.3千牛。1972年AL-21F发动机由试生产转入正式生产,随即在苏-17、苏-20战斗轰炸机、苏-24前线轰炸机和米格-23前线战斗机上得到采用。压缩机使用了钛合金,但有火灾隐患。起初,苏联空军想替换为米格-23的R-29B-300发动机,但苏霍伊设计局坚决反对。最后,AL-21F发动机以价格取胜,后来苏-24又安装了AL-21F-3、AL-21F-3A、AL-21F-3AT、AL-21F-3AT发动机。
苏-24的战术技术性能如下:机翼打开时的翼展为17.64米,机翼收起时的翼展为10.37米、机长24.53米、机高6.19米。苏-24的空重14000公斤,正常起飞重量390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45000公斤,最大武器载重8000公斤.动力系统为AL-21-F-3A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2x76.49千牛(x7800公斤)。最高时速达到1700公里/小时,海平面上为1400公里/小时,低空航速可以突破1.35马赫。航程为3055公里,作战半径560-1300公里,实际升限11000米。
苏-24为并列双座,配备先进的电子设备和强大的机载数字计算机,整个的导航观瞄系统被称为PNS-24,可实现地形跟踪、武器制导、目标搜索锁定和指示、水平或上仰投弹、雷达告警和反雷达导弹压制、自动或半自动降落、自动驾驶。苏-24武器装备包括各种型号的**、火箭弹和空地导弹,如X-28和X-28M反雷达导弹,其中X-28还是苏联第一枚配备核弹头的战术导弹。此外,苏-24还可携带X-23M空地导弹,可以攻击中型船和建筑。该机共有8个武器外挂点,战时可挂载两枚空空导弹、4枚集束**、2枚反舰导弹等武器,还装备一门GSh-6-23的23毫米六管机炮,备弹500发。
苏-24的基本型于1983年停产,随后量产了苏-24M,苏-24M装备改进版的PNS-24M导航观瞄系统,武器可携带X-25、X-29、X-58和X-59导弹。1984年春,苏-24M前线轰炸机参加阿富汗战争,但由于阿富汗游击队既没有坦克也没有装甲车,加上阿富汗山区复杂的地形不利于快速探测和摧毁目标,苏-24的参战收效甚微。但它可以在后方全天候工作,也是唯一一架能载500~1500公斤制导**的前线轰炸机。苏-24歼击轰炸机挂载可KAB-500KR激光制导**,用于精确轰炸阿富汗抵抗组织的隐藏洞窟和地堡。在两次车臣战争中,俄空军使用KAB-500KR**轰炸了格罗兹尼的大多数桥梁和高价值目标。此外,苏-24还参与过南奥塞梯冲突、叙利亚内战等战斗,资历深厚。苏-24的最近参战损失是在3月1日,土耳其空军F-16战斗机击落了2架叙利亚政府军的苏-24战斗轰炸机。
苏-24的超低空性能非常强悍,苏联经常在外海派遣苏-24战机超低空掠袭美舰,不久前,俄罗斯海军航空兵苏-24M“击剑手”就低空掠袭,穿越了美国海军”唐纳·库克“号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空,这是美军水兵手机录制的画面,时间是三年前。这一度让美国强大的自尊心很受伤,美国海军:“强烈抗议俄罗斯大流氓!人家距离你海岸线有70海里,你却距离人家10米,讨厌,小粉拳捶你胸口!
目前包括俄罗斯在内各国现役的苏-24,大部分是1985年开始服役的苏-24MK改进型轰炸机,采用了新的机载电子设备和空中加油系统。20世纪80年代末建造了苏-24MR战术侦察机,1993年停止苏-24改进型的生产,共量产了1200架,其中770多架是苏-24M及其衍生型号。近年来随着苏-34战斗轰炸机的服役,老兵苏-24系列在役数量锐减,服役40多年,但该机型有较多国家部署,未来应仍活跃在世界热点地区。
为什么现在很少有米格系列战机了
米格公司还没死透,仍在赖活着。米格连续犯了三个错误,导致现在活得这么悲惨。米格实力还可以的,依靠现有的米格35战斗机订单还能续命一秒。而且手里最后还有一张王牌没打出来,就是米格41截击机。贴几张罕见的图,觉得精彩的点个赞关个注吧。
图一:米格局的E8验证机。当时应该量产的是这个,不应该是后来的米格23。
米格当年辉煌过,是苏俄最强的军用战机设计局,碾压苏霍伊设计局、伊柳申设计局和雅克设计局。从二战以来苏俄的主力战斗机一直由米格包办。苏霍伊只能搞搞截击机和攻击机,雅克只能搞搞垂直起降战斗机,伊柳申连攻击机都完蛋了,**走搞运输机。所谓物极必反,米格的辉煌后边隐藏着危机。
图二:米格E8从前面看,长得跟歼十有点象。
第一个错误是没有认识到战斗机重型化是发展大势。
米格一直沉迷于搞米格21和米格23这种轻型战斗机。越南战争其实就已经很清楚了,能制空能侦察能对地打击的F-4鬼怪战斗机,才是大国空军主力。米格错误地把米格21偷袭F-4得手,认为是空战的主要潮流。没有认识到轻型战机终究是打不过重型战斗机的。
图三:米格I-2000战斗机,实际上就是毛熊版的歼31,大小吨位相似。
第二个错误是没有认识到战斗机一定要搞多用途。
纯种的截击机,终究会被时代淘汰。米格25和米格31造价昂贵,用途单一,也无法对抗同时代的美国战斗机。而半路出家的苏27PU就是一型非常优秀的远程截击机,能干好米格31现在干的所有活。所以导致苏俄国土防空军也抛弃了米格,转而采购苏27。
现在看来,米格局会在截击机的路上一直走到黑,还要搞4马赫的米格41。甚至要求具有太空作战能力。这显然超出了人类的技术能力,即使放到普京那儿,米格41也未必能通过。
图四:米格1.44战斗机,本质上是个大号台风战斗机,不配当五代机。
第三个错误就是没有正确认识隐身战机的价值。
错误搞了米格I.44,将隐身的希望寄托在不靠谱的等离子隐身上。米格I.44连弹舱都没有,这点甚至不如苏47。幸亏苏俄没有,真搞出来就是个大号台风战斗机。
米格公司可以说是看不到明天的希望,能混一天是一天。俄罗斯已经明确宣布不在搞隐身中型五代机了。而苏57和六代机又在苏霍伊手里。米格公司的总设计师去年自杀,也预示着米格29的结局。
图五:苏联解体前研发的米格701超级截击机。
印度号称米格-21BISON战斗机能发射R-77中距弹,是不是在忽悠
印度这一次真的很诚实的说了真话,米格21BIS、代号野牛可以挂载并进行作战的这款由俄罗斯与1994年最终完成测试并开始装备的一款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本身这款导弹是为米格29量身打造的利器,可以说还是比较先进的。
印度与巴基斯坦一直都处于战争的边缘,2月27日为了报复头一天印度战机编队的入侵,巴基斯坦空军出动了若干架战机飞入印控境内,并击落印空军的米格21BIS一架,同时生俘飞行员。
于是印巴战争能否全面爆发成为了热点话题,米格21BIS和F16或者说我们的枭龙的空战也成为了主角。印度版米格21BIS和米格21可以说已是大不相同,除了难以改变的空气动力布局的外观外,其内部的改变已是脱胎换骨,携带并发射R77导弹进行空战也成为了超级魔改后的米格21的一个显著特征。
我们来看携带R77导弹并可以进行空战需要什么样的本领呢?最重要的就是俄罗斯为印度的米格21FL约125架进行了升级,升级最主要的就是换装了雷达,这款新的雷达代号为“梭镖”,其在米格29M战机上所装备的“甲虫”雷达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令其可以发射R77主动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和R73近距格斗导弹。
上图为R77中距空空导弹
而且千万不要小看了印度版的米格21BISON,俄罗斯当时给它的另一个升级改进就是为其研发和装备了头盔瞄准系统,用以支持大离轴状态下发射近距R73格斗导弹,看看还是很厉害的!!!!!!
南斯拉夫为什么没选择米格-23,而是从米格-21跳到米格29
南斯拉夫这个国家虽然现如今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本国发展影响力,使得其一直是整个东欧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之一,至于南斯拉夫为什么在上世纪70年代米格23战机正式装备服役后,并没有选择米格23而是依然选择米格21战机原因的很简单。
南斯拉夫虽然在二战结束后和苏联的关系交恶,并成为东欧地区当时唯一一个和西方国家交好的国家,并且在此期间还接收了美国援助的F86战机等众多武器装备,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随着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后,南斯拉夫彻底和西方国家决裂,正式投入了苏联的怀抱。而当时赫鲁晓夫为了拉拢南斯拉夫,将当时苏联刚装备不久的米格21F-13出口型战机大方的出口给了南斯拉夫,而且首批出口数量就达到了二三十架以上,使得南斯拉夫的米格战机直接跨过一代机,正式进入二代战机时代。
到1964年第一批米格21F-13战机还未全部交付之际,南斯拉夫再次采购了37架米格21战机,其中包括当时最新改进版本的米格21F-15战机和米格21R侦察机、米格21U教练机。次年后的1965年南斯拉夫第三次和苏联签署采购协议,再次采购36架米格21PF战机和米格21U教练机,至此南斯拉夫在短短几年内已经三次采购了近百架米格21战机,也使得南斯拉夫正式进入了米格21战机时代。
到了1970年代以后,随着更新版本的米格21战机下线后,南斯拉夫从1970年到1985年期间,先后三次大规模采购了147架不同批次的米格21战机和配套的武器装备,至此从1960年都1985年的25年期间,南斯拉夫总计从苏联采购了超过250架以上各种型号的米格21战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南斯拉夫在几场局部战争下,本国装备的米格21战机已经不足以保卫本国领空、领土安全的前提下,南斯拉夫虽然从苏联进口了一批更先进的米格29战机,当然这批米格29战机并不是全新生产的,而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米高扬为苏联空军生产后封存在仓库的“库存货”,但是在米格29战机采购之际,南斯拉夫仍然在1985年从苏联采购了最后一批也就是第三批次25架米格21战机,从中就可以看出南斯拉夫对于米格21战机的厚爱有多深。
至于南斯拉夫为什么没有选择米格21,而是直接跳到米格29的原因很简单,南斯拉夫在上世纪70年代曾考虑过购买一型新的苏联战机作为对米格21的补充,但由于经济原因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政治分歧,军方的要求没有得到积极回应。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苏联主动向南斯拉夫出口米格23战机之际,南斯拉夫军方对于米格23这种采用可变后掠翼的米高扬战斗机最初很是谨慎,因为米格23虽然装有各种新型的电子设备,飞行距离长,能够承受很大的战斗负荷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操作困难、操纵质量差、不允许短距离起飞与米格21战机并肩作战等缺点。
其次南斯拉夫第一次进口米格21战机的俄时候,米格23战机还未首飞,到南斯拉夫装备第一批次米格21并形成战斗力后,打算进口第二批次战机时,当时的米格23采用的可变后掠翼设计,虽然使得其最大飞行速度更高、载弹量等性能也要比米格21更为先进,但是从一个国家的空军建设发展来说,特别是对于南斯拉夫而言,本国空军早已通过第一批次的米格21战机建立了完善的后勤维护保障体系、培养了大批飞行员,如果在第二批次采购时,选择米格23战机的话,就会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是米格23采用的可变后掠翼设计结构复杂,相比米格21战机而言,需要为其单独建立一套全新的后勤维护保障体系,并重新培养一批米格23飞行员,在成本上是不划算的。
更何况当时的技术限制下,可变后掠翼设计虽然从理论层面上同时具备高速和低速飞行的双重优势,但是故障率也特别高,而对于南斯拉夫空军而言,其需要的是一款召之即来、随时迎战的可靠性战机,显然相比维护更为便捷的米格21战机而言,米格23并不适合,毕竟南斯拉夫当时的诸多邻国中有不少装备有米格23战机,但是其驾驶难度大、坠毁率高也是南斯拉夫空军没能坚持采购米格23的原因所在。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南斯拉夫很是偏爱米格21战机,而选择性忽略米格23战机,并且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直接跳过米格23,选择了当时更先进的米格29三代战机的原因所在。
米格-23为什么毁誉参半
毛子航电技术太差,米格-23全毁在三档手调可变后掠翼模式上
首先米格-23其实并没有说的不堪,他是前苏联空军由守势空军向攻势空军转变的标志。该飞机也是米高扬一生最后一个项目,于1967年首飞,1970年服役。该机(取米格-23ML型)长16.7米,翼展7.78米(最小)至13.9米(最大),空重10.5吨,最大起飞重量20.1吨。最高飞行速度2.35马赫,最大过载8.5G。
前苏联空军之前战斗机都是走轻巧灵活线路,米格-17(歼-5)、米格-19(歼-6)、米格-21(歼-7)都是此类。这些战斗机主要是解决空军的基本需求—防空任务,灵活性很强而且易于操作,非常适合弱势空军进行打了就跑的掠袭战术。但是这些飞机是以牺牲航程、作战半径、对地武器挂载等性能为代价来实现轻巧的体型和高推重比。
米格-23则是前苏联第一款注重航程的战斗机,其空重10.5吨,内部油箱容量为4300升。对比米格-21的5.9吨空重,内部油箱容量2750升有了较大提升。并且挂点多可以挂3个800升副油箱,而米格-21一般只挂一个800升的中线副油箱,所以米格-23航程可以达到2360公里,作战半径可以达到1160公里,而米格-21只有1470公里航程。
但对于其他国家已经习惯米格机轻巧思路的飞行员来说,这种风格上陡然变化让其难以适应。而最大的坑点则是,米格-23设计较早,毛子自身航电自动化水平较差。其可变后掠翼的后掠角度并非自动调节,其设置了三个不同档位(起降和低速状态用的72°;亚音速空战用45°;超音速状态用16°),需要飞行员在不同速度、高度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手动调整。而不同后掠角下,飞机操控性能截然不同,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才能做好,飞行员需要适应三个后掠角不同飞行模式才能熟练操控。米格-23三个档位示意
这就导致米格-23对新手来说极不友好,跟米格-21的**也可以开好完全不同。特别是主要实战使用者,一票中东阿拉伯飞行员,本身水平差、智商不足、接近战五渣水平,又碰上这玩意自然头大。
但在优秀王牌飞行员手里,米格-23是非常危险的武器,包括苏联驻东欧部队、东德空军、巴基斯坦(给中东国家当教官和雇佣兵)都给予相当高评价。不过前提是这些优秀飞行员能活到最后,因为米格-23属于单发战斗机,本身碰到发动机故障就要坠机,复杂可变后掠翼系统机械故障率居高不下,更坑的是45度后掠角情况下,升力重心后移,配平力不足,低空低速极容易陷入危险的失速尾旋,所以平时训练坠机率一直相当高。米格-23玩的好是可以很可怕,比如最大后掠角模式超低空性能可以非常突出,可以这么玩……
相比较下在60-70年代可变后掠翼流行潮中,大部分机型是作为对地攻击机使用,例如美国的FB-111、欧洲狂风、苏联的苏-7等。这些飞机对于机动性能要求低,固定档位调节没有太多问题。唯一以战斗机姿态为主且取得巨大成功的则是F-14 雄猫,不过雄猫的成功则是归功于美国优秀的航电水平。
F-14的航电水平在70年代完全是领先一个时代水平,其使用了早期飞控技术,机翼后掠角由机载计算机自动控制,飞行员只需要想怎么飞,计算机自动进行调整,从而拥有当时可以说是为所欲为的超强机动性能。再加上当时**的一塌糊涂的AN/AWG-9雷达系统和AIM-54不死鸟超远程空空导弹,F-14属于远战肉搏都很强力水平。F-14雄猫飞控系统,甚至可以让其做出两边机翼不同后掠角进行飞行。
而苏联一直到80年代初,才在米格-23MLD上实现机翼后掠角交由计算机自动控制,不再需要让飞行员进行头大的手动调节。但时间太晚了,前苏联自己的米格-29,苏-27都马上要服役了。如果米格-23MLD早十年登场,那么可以有较好表现机会,但是走电子管死胡同路线的前苏联航电水平,只能说臣妾做不到啊。米格-23MLD性能不错,但生不逢时,迟到太久了。
米格29相比幻影2000,哪个更胜一筹
幻影2000和米格29孰优孰劣,正好可以用我国采购三代机的经历来解释,这两款战机都曾被列为我国主力机型的候选名单。
幻影战机享誉世界,尤其是幻影2000系列被很多国家当作主力机型使用,总销售量超过600架,我国当年也有引进的打算,而且计划装备200架之多。我们派去的试飞员葛文墉高度评价了幻影2000的操作品质和航电设备,尤其对它使用刹车片减速的设计赞叹不已,而一般的战斗机都适用减速伞降落的。
不过,幻影2000也不是没有缺点,这种单发战机太过昂贵,单价竟高达2300万美元,比当时的F-16还要贵,性价比堪比F-14!作为一款单发战机没必要搞得这么贵;此外,幻影2000的发动机偏弱造成推力不足,它使用的M53-P系列单轴式涡轮风扇发动机,最大推力也才98.1千牛,推重比约6~7之间,这属于很一般的水平,这也是我们最终放弃它的原因。
幻影2000并不完美,它的缺点很致命,这就是发动机动力问题。其实,它简洁的三角翼无平尾设计就是为了弥补动力不足的问题。
这里必须重点介绍一下幻影2000的发动机,由于推力不足,它的水平加速性能和爬升性能不佳,它从亚音速加入到超音速最快也需要一分钟时间、高空状态的爬升率也只有180m/s,也就是说它不适合近距格斗作战!而三代机恰恰又很重视这项指标,尤其是采用中央升力体气动外形的米格和苏霍伊系列。(米格29配套的头盔瞄准具)
米格29的气动外形非常好,在发动机动力相似的情况下,升力效果更好一些!它使用的RD-33发动机的推力最大只有81.4千牛,推重比也不是很高,但它有2台发动机,在满载起飞20吨的重量下,米格29的整机推重比还是要优于最大起飞重量17吨的幻影2000,这会让后者先进先机。
现代化战斗机早已经不是动力水平和气动外形的天下了,尽管它们很重要,但大家更看重的是机载航电设备,这是幻影2000的优势所在。
其实,幻影2000最大的优势是它具备了划时代意义的航电设备,电子设备的完善几乎达到了改变空战模式的地步!由于大量广角平视显示器、下视显示器和中视显示器的应用,大大缓解了飞行员的操作难度,这让试飞它的葛文庸非常赞叹。再加上用数字化总线交联的各种导航设备、通讯设备,甚至还有电子对抗系统和干扰设备性能强大,优秀航电系统让幻影2000具备极强的单独作战能力!对于那些没有庞大地面雷达指挥系统的国家来说,是诱惑力十足的选择。(幻影2000的早期座舱,比米格29先进)
米格29的航电设备就显得落后不少,从两者座舱对比就能看出端倪!唯一可圈可点之处就是它的头盔瞄准具,这是战斗机火控系统的革命性创造,它让战斗机在锁定目标时不必费力的将机头对准目标,飞行员只要看到目标即可发起攻击了,与之配套的空空导弹也具备多角度甚至过肩发射的能力。但是米格29搭载的NO-193多普勒脉冲雷达性能一般,探测距离仅有80千米,而幻影2000的探测距离可以达到130公里,这确实是个很要命的问题啊!(波兰至今仍在使用的米格29座舱)
从我国最终选择苏27不难看出,米格29也不是完美的机型。它的问题很多,甚至至今都没有彻底解决。
米格29作为前线作战飞机,设计上就很粗糙简陋,尤其是航程不足。米格29的实际作战半径仅有700多公里,说它是机场保卫者一点也不为过!而我们需要的是能在广阔领空内作战的重型战斗机,因此,不仅仅是推力不足的幻影2000,米格29也同样不是选项,我军已经拥有歼8系列轻型战斗机,如果说幻影2000的先进电子设备还有引进仿制的必要,那么米格29真的就是鸡肋了。
其实,幻影2000的航程性能也不太好,它的内油航程仅有1650公里,因此,作战半径比米格29好不到哪里去,只有在挂载副油箱的前提下才能达到惊人的3400公里。米格-29在挂载副油箱的情况下,也能够飞出2900公里的航程,但内油航程仅有1400多公里,可见在航程问题上两者相差并不是太多。因此,对我国来说还是幻影2000的价值更高一些,米格29的整体性能也不如幻影2000。
前苏联苦心经营多年研制的米格29真的就这么不堪一击吗
米格29参加的战争感觉都是被击落,但却一无所获的命运,这款美苏三代机的F4确实表现不如苏联吹嘘的那么好。作为苏联和美国的三代机对比,苏27与F-15时宿命对手,而米格29与F-16自然也被拿来比较。这两款战机同时参加了大量的战争,但是必须承认,米格-29就是不如F-16,因为F16的优秀战绩在那里摆着,而米格29的表现只能用糟糕来形容。
作为苏联三代机的高低搭配,米格-29最初设计来是给苏联的地面突击集群提供空中掩护的,还有对己方的重要空域夺取制空权,因此苏联设计师们用减小1.5吨燃油为代价装上了辅助进气道,能在前线土跑道起飞,这样短腿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按照苏联对米格29的定位来说,这款战机是不输给同期的F-16战机!
米格29为什么这么菜?
后来F-16怎么那么牛,而米格29那么菜呢?其实是有原因的:
第一 就是F16参加的空战基本都有预警机、电子战机等成套体系的空中支持,而米格29基本靠着孤军奋斗,事实证明孤军只有被群殴的份;
第二 就是F-16这么**那是经过60多次的改进了,但是苏联解体后,米格29当然也有改进过,比如米格29SMT就把那个坑爹的辅助进气道拆了,增加1.5吨燃油的米格29航程一下子就和阵风、大黄蜂比肩了,但是这样的改进速度完全不能与F-16相提并论,毕竟改进是需要金钱的支持了。
第三 得不承认米格29早期版本雷达性能极差,战场感知能力差得惊人,苏联压根就没有打算让米格29去独当一面,苏联对自己的体系空情空情能力相当自信(从海湾战争来看,苏联就成为了自认为空情情报很牛的代表了),像米格29这种机场保卫者只要听从指挥就行,单独行动就没在考虑范围内,个人觉得这是米格29崩盘的最大原因!
这是一款苏联自己量身打造的一款三代战机,只适合苏联自己使用!拿去卖给自己的华约盟友们,可以在苏联提供空情情报下战斗没问题,但是苏联解体就坑死了这些国家了;而苏联/俄罗斯更是拿去卖个中东、非洲那些不弄清楚的国家,就更是坑爹了!差点坑到我们头上来了!
米格29的机动能力
不得不说俄罗斯的发动机还是比美国的差一些的,米格29采用2台中推RD33发动机,这其实是增加了这种抵挡战机的成本的,在机动性上比F-16略好,主要体现在高空高速性能明显优于F-16,1.2~1.5马赫速度以下来说,其实和F-16机动能力差不多,甚至还略差,而战斗机战斗速度主要在高亚音速,这个性价比就真的比较坑爹了,2台中推价格贵比少,性能却并不怎么高!
F-16为啥在推重比低一些,翼载荷也不低的情况下能有很好的机动性?因为F-16的设计定位更准确,因此从定位上苏联的米格29就明显不如F-16,这也是为什么F-16在国际上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三代机之间的空战速度一般不会超过1.5马赫,相比之下,跨音速段高亚音速段的性能优势重要的多。米格20采用双发中推确实在推重比上比F16有一些优势,但是常见的空战速度下两者差不多。
在加上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经济崩溃得一塌糊涂,甚至连饭都吃不饱了,这时候哪里有时间再来改造升级米格29,直到现在俄罗斯买舰载机米格29K那都得多亏印度需要,否则俄罗斯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目前俄罗斯终于有点钱了,对米格29进行大改,推出的米格35战机应该是一款终极版的米格29,这款战机应该可以和F-16扳扳手腕了!
越南在历史上获得过米格-23战斗机么
【以下配图不是证据,只是借用做为参考】关于这个问题有点迷茫,主要是没有看到越南米格-23战斗机的身影。但是,这并不能就定义越南没有装备过米格-23战斗机。从主流媒体寻找答案是肯定的,米格-23战斗机越南是有的,只不过是数量有差异。关于越南米格-23战斗机的谜团我们可以剖析一下,找找答案。
米格-23战斗机是苏联时期研发的,时间是1970年入役,属于一款具有可变后掠翼的重型战斗机,北约代号“鞭策者”。米格-23战斗机是一个系列型号,从资料来看越南使用的是两种型号,M L单座型和双座型UB。越南装备米格-23战斗机的时间具体不详,但是在1985~1986年间,苏联援助了越南25架米格-23ML型和6架UB型。媒体关于米格-23战斗机的解释中,苏联援助越南的米格-23数量是36架。不过,此时苏联是在越南有驻军的,1978年,苏联与越南签署了协议,租用越南港口金兰湾25年。苏联在越南有一个米格-23战斗机部队,有媒体称是“海豚联队”,因此,按照当然苏联与越南的关系,很可能是会移交米格-23战斗机给越南的,越南自己的和苏联的米格-23战斗机总数量约有50架左右。
米格-23战斗机苏联出口、援助国家多达二十多个,而拥有米格-23的国家超过30个。越南米格-23战斗机部队应该是第372战斗机师所属第925飞行团,其基地在云贝,这个团以前的主要装备是米格19S。苏联援助越南的武器装备从1964年2月开始,首批战斗机是36架米格-17战斗机。从1979年7月~8月这个时间段开始援助越南米格-21战斗机,数量约180架,装备于越南8个战斗机团队中。随后苏联开始援助越南米格-23战斗机,援助数量消息有差异。
越南入侵柬埔寨时,民间多次传出越南动用米-23战斗机轰炸柬埔寨的新闻,从军事角度来说其描述的可信度很高。不过,让人奇怪的是很难找到越南米格-23战斗机的照片流出,这也是让人疑惑的原因。通过搜寻资料可以证实,2012年时越南依然有在役的米格-23战斗机。越南米格-23战斗机属于苏联援助,因此,越南并没有引进生产线,越南本身也不具备研发制造战斗机的本事。不过,由于米-23战斗机使用国家太多了,越南想收集部件并不是一个难事。由此可见,越南拥有米格-23战斗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尽管很神秘,但存在的事实应该是一个主流。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F-5、F-4、幻影3、幻影F1、米格21、米格23,哪个是最强二代机
关于这几种战斗机谁最强,这还真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里就根据看到的资料来说吧。
先谈谈幻影F1和米格-23,这里都是说其交手时候的,后期型号就不提了,当年伊拉克获得那批幻影F1,实际上安装了幻影2000的航电和武器,其战斗力要远远超过当时的米格-23,但根据80年代安哥拉战争的经验,古巴空军的米格-23在对阵南非空军幻影F1的时候,是占了上风的。
幻影3、米格-21和F-4战斗机,在中东战争中经过了充分的实战检验,根据当时的情况看,F-4战斗机无疑是性能最强的,不仅具备更强的空战能力,而且也适合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相比之下,幻影3尽管也具备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但较小的机体和动力,让其在武器携带量上不如,航电设备也落后F-4,米格-21最大的优势,主要还是其体型较小,突袭的时候难以发现,这也是F-4配备后座飞行员的一个原因,其重要职能,就是不时回头看后方是否有米格-21冲过来,至于机动性能和空战能力,实话实说,作为一款前线截击机,实在不怎么样。
越战结束后,越南将缴获南越的F-5战斗机送给了苏联,苏联空军马上拿来与自己的米格-21和米格-23战斗机进行对比测试,最终,苏联空军承认,美国人制造的出口型战斗机F-5,在模拟空战中击败米格-21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即便是米格-23上阵,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以本人观点看,F-4战斗机是最为成功的第二代战斗机,至今很多国家还在装备,您可能会说了,不少国家也在装备米格-21和米格-23啊,这里要说了,现役的F-4战斗机基本都是六七十年代生产的,经过不断的延寿和升级后,尤其是换装了航电和武器系统,被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其对地对海攻击能力依然十分强悍。
而现役的米格-21和米格-23,大多都是80年代生产的,有些国家的歼-7还是冷战后生产的,缺少升级,对地攻击能力薄弱,不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改进型号的歼-7或许会在机动性上能跟F-4一拼,但估计没什么机会了。
更多文章:

oppor15手机参数图片(这几年手机拍照技术进步了,OPPOr15还算领先吗)
2023年2月8日 03:20

三星手表galaxy(三星Galaxy Watch 3智能手表或采用怎样的设计)
2024年2月10日 18:40

xbox 论坛(xbox360有没有一个类似于3dm的论坛,可以方便的查到新发布以及即将发布的游戏的消息)
2024年10月21日 08:21

2000左右的二手笔记本电脑(京东上面的二手笔记本电脑两千贵吗)
2024年9月17日 17:30

索尼移动索尼爱立信k800i(索爱K800i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2023年3月11日 14:00

魅族怎么用手机上传文件到flyme云盘?魅族手机云盘怎么用的
2023年7月13日 22:50

三星s7568i官方线刷包高速下载(求三星S7568i root工具)
2024年8月19日 22:10

monster耳机蓝牙连接(monster蓝牙耳机和酷派y75怎么连接怎么用)
2024年7月20日 04:42

联想手机官网1000元左右的(联想手机1000元左右的哪个好 学生用的)
2024年4月11日 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