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100舰炮(为什么现代舰炮的射速比主战坦克主炮的射速高很多)
本文目录
- 为什么现代舰炮的射速比主战坦克主炮的射速高很多
- 舰炮对现代军舰的重要性是什么
- 意大利的奥托舰炮性能如何
- 我们引进的战舰法制100毫米舰炮有什么**为什么被换成76毫米国产炮
- 海军舰炮都高度自动化了,为什么陆军的炮还在拽绳子
- 76mm舰炮和105坦克炮哪个威力比较大
- 79式双100舰炮为什么那么多人伺候
- 现代舰炮能否击沉二战时的战列舰
为什么现代舰炮的射速比主战坦克主炮的射速高很多
苏/俄制Ακ130舰炮是苏/俄大型水面舰艇的主炮,装备在:基洛夫和光荣级巡洋舰上,现代级大型制海舰也使用它为主炮。这型主炮确实是口径大、射速快,除了对舰/对岸目标实施炮击外还具备了一定的防空能力…而且炮塔尾部也有门,一旦自动设备故障也可以手动射击,当然手动射击射速会很慢。
舰炮不同于陆军说使用的火炮和坦克炮,它本身是一个系统,通俗的说就是:舰炮是将射击部分与装填供弹部分相连,还与**舱室相连,是一个大的集自动装填、自动射击、**自动区分**、自动**补给的系统。Ακ-130舰炮的甲板下的左右炮管供弹装置,这个系统要需要穿透数层甲板,总重量也超过了80吨!排水量在5000吨级别的战舰根本安装不了,由于整套系统是机械化、电气化运作,它的装填速度较快,并且炮管还有冷却装置,使用胶管软连接,射击时“冷却液”自动循环,高射速时给炮管冷却,因为有了这些措施,所以Ακ-130的射速达到了单管35发/分钟这样的较高射速。苏系坦克上的自动装弹机,这是旋转弹仓部分。
坦克装弹机这个事情是早年间苏制坦克在火控装置和射击双向稳定这个环节落后于西方坦克所致!在不能确保首发命中和命中之后不能完全摧毁的情况下,要快速的发射出第二发炮弹或者补炮摧毁敌受伤的坦克,说白了就是要比速度!现如今俄军坦克的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热成像…等装置虽然比西方还是落后,但大部分时间也能做到首发命中,而装弹机的作用也从单纯的比速度变成了减轻装填手的劳动强度。并且装填机使用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后,可以根据战场上的需要去合理使用**,比如:打密集人群就不能使用穿甲弹,而是使用榴**才行,通过计算机程序管理装填机,会自动的选择适合**,而不需要装填手自己去翻找。装填机在坦克炮塔内将**填满之后就是这样的状态。
坦克射击时要确保首发命中!否则射速再快打不到目标也是枉然,火控计算机根据激光测距仪和横风传感器所提供的数据,再根据坦克内外温度变化进行调整炮管的射击角度,同时坦克是运动状态,需要左右界+高低界双向稳定保持炮管始终对准目标…这一系列的过程虽然都有计算机和伺服系统自动控制,但这也需要时间,能做到6发/分钟已经非常快了!我们观看“俄罗斯坦克两项大赛”的时候经常看到坦克“靓对静”和“动对静”射击的时候并不快,算下来3发/3分钟,这还需要坦克乘组对装备的熟练驾驭程度。美军新型的2025年以后装备的轻型坦克里也要装备自动炮弹装填机,以减轻装填手的工作强度,甚至干脆取消装填手,改为三人制乘组。
对于军队来说炮击的要求是:打得准而非打得远或者打得快,除了防空要求高射速增加打击密度之外,大口径火炮要求尽量打的准,这样才能有效的打击敌人,但连目标都没有看到就开炮是没有意义的!Ακ-130所谓单管35发/分钟也是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才高速射击,打击一般目标也得是10/分钟这样的正常匀速射击,炮弹供弹鼓里就180枚炮弹,要节省使用。
舰炮对现代军舰的重要性是什么
随着战后航母和导弹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海战的作战形式已经从曾经“以舰炮对轰为主“的大舰巨炮时代进入到“以航空兵与反舰导弹为主导”的航母和导弹时代,而与此同时所带来的,就是伴随了人类数百年海战历史的舰炮的没落与式微,在今天以追求超视距和精确打击为主的现代化战争中,不管是陆地上还是在大洋上,导弹的重要性和地位都已经明显超过了传统的身管火炮。在上世纪的战列舰时代,海战的主要武器就是多联装的各种大口径舰炮,而在今天的导弹时代,军舰之间作战的主要武器就是各种反舰导弹了,至于舰炮则是早已经以辅助型武器的形势存在于现代军舰的舰艏。
▲依阿华战列舰上的舰炮开火
那么,对于现代军舰来说,舰艏处的那一门舰炮还有存在的意义么?或者说与导弹相比,今天的各种“***舰炮”(相对于战列舰时代的舰炮口径)有没有独特的优势与重要性?关于这几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讨论:
1、成本
舰炮或者说炮弹,与导弹之间最明显的其中一个优势就是在造价成本上,我们知道,导弹是以精确打击为主的,而只要是与“精确打击”这几个字沾边的武器,就没有便宜的,我们来举几个例子,美国海军对陆打击时使用的巡航导弹“战斧”,即使是在价格处于最低谷的时候,单枚导弹的购买成本也没有低于80万美金的,正常平均购买单价是130~150万美金,而舰炮使用的炮弹呢?价钱完全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以陆用155毫米HE4000美金左右的单价成本为参考的话,海军130毫米口径舰炮炮弹的单价也不过就是3000~4000美金这样的价位,口径更小的就更便宜。即使是炮弹中也有使用精确制导的,比如“朱姆沃尔特”上的150毫米先进舰炮系统使用的远程对陆打击精确制导炮弹(LRLAP),初期单价也就是20万美金左右,当然,由于后期单价涨到了80~100万美金,已经和“战斧”的采购成本差不多了,所以项目直接被砍了。总之,现阶段的炮弹在采购成本上是肯定要远远低于各种导弹的,这就是它相对于导弹的优势之一。
▲“战斧”式巡航导弹发射
2、射速高、使用灵活
然后,相对于战列舰时代的那些动不动就数百毫米口径的大口径舰炮,现代军舰上的舰炮口径普遍都较小,今天的主流海军舰炮最大口径也就是在130毫米左右,其次就是127毫米、100毫米、76毫米等口径更小的了,那么“***”又能带来怎样的优势呢?就是射速更高,举个例子,我们的H/PJ-45A型130mm舰炮,最高射速可以达到40发/分钟,这是一种什么概念呢?这种火力密度基本上就和一个大口径重炮连一分钟内齐射的火力差不多。一枚炮弹打出去的威力确实无法和导弹相提并论,可是我一下子几十枚炮弹砸过去呢?这就不是一个概念的问题了,再加上前面已经说了,炮弹的成本要远低于导弹,所以,在对陆打击进行洗地的时候,谁的性价比更高相比不用我说了吧。再有,就是舰炮可使用的炮**类也很多,比如**榴弹(HE)、红外制导炮弹(IRGP)、半主动雷达制导炮弹等,在使用的灵活性上也不会输于导弹。
▲现代舰炮高速射击▲制导炮弹
3、后勤压力(备弹量)
最后,舰炮的还有一个优势其实就是在备弹量上,由于导弹的体量更大,所以对于军舰来说可以携带的数量就少,而炮弹则刚好相反,体量小,则携带量大。也就是说,舰炮对军舰所带来的后勤压力是其实要远低于各种导弹的,我们可以来做个对比,对于今天的各种主流驱护舰来说,一些大型驱逐舰的可以携带的各型导弹总数通常都是在100枚上下,比如老美的“阿利伯克2A”型驱逐舰,上面的弹坑就是32+64的布局,而那些吨位较小的护卫舰就更少了,撑死了也就是几十枚。那么舰炮的炮弹呢?备弹量又是一个怎样的情况?我们来看一下,先来看美国海军的MK-45型舰炮,口径127毫米,备弹量600发,然后是俄罗斯海军的956型驱逐舰(也就是“现代级”)为例,舰上有两座AK-130舰炮(130毫米口径),首尾各一座,总共备弹2000发,即前后各备弹1000发。
▲MK45型127毫米舰炮
因此,根据上面的介绍来看,即使是在导弹时代,舰炮仍然有它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性价比上,这是导弹远远所不能及的,所以舰炮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其实刚好相反,它对于今天的军舰来说仍然非常重要,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舰炮的地位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比如打击水面小型武装目标、**作战时为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等,使用舰炮不管是在火力密度还是在性价比上,都要远远优于导弹,其实纵观舰炮的发展,我们就可以发现,为了适应现代化战争,今天的舰炮已经开始趋于往精确打击、远射程、多功能以及模块化(即适装性)等方向发展了,而一旦等到电磁炮技术发展成熟,舰炮的“春天”或许又会再一次来临。
意大利的奥托舰炮性能如何
第一、奥托-梅莱拉76mm舰炮的性能优势。
小国意大利的优势就是它是欧盟、北约的成员,因此任何装备都要求和其它欧洲国家形成系统化优势,也就是说大家的好东西彼此换着用!比如说:英国罗罗和德国奔驰的动力设备、法国紫苑导弹和席瓦尔垂发系统、意大利的奥托舰炮、法国的泰雷兹雷达等等,它们经常到别人家的军舰上客串角色!因此奥托-梅莱拉的76mm舰炮在设计时就突出了多任务能力和多选择优势。
这款76mm炮拥有3个型号,它的基本型是强调小型化、轻量化的紧凑型。以此为基础研发出来的IROF高射速型和SR超高射速,两者分别拥有100发\分和120发\分,在同类口径舰炮中遥遥领先;最后一款是方便安装的AD型,它保留了IROF型的高射速优势,但是没有隐藏在船体内的复杂弹仓和转动机构,因此可以在舰身上随意安装,可看做是一种大口径的近防武器!三种型号的舰炮重量分别是7.5吨、7.9吨和5.5吨,美国仿制出来的MK-75型舰炮继承了轻量和紧凑的优势,但射速降到最大85发\分。
梅莱拉的76mm做到了高度自动化和数字化,它直接与雷达火控系统串联,虽然这在现代化舰炮上并不稀奇,但意大利的指挥火控装置与炮塔是分离的,而炮塔上除了火炮之外还有雷达设备,再配合DART飞镖防空炮弹,它就是一款优秀的近程防空武器!再加上120发\分的超高射速,奥托火炮具备了拦截反舰导弹的能力!DART飞镖防空炮弹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8000m,但拦截作战一般在4000~5000m之间,炮弹上的近炸引信可以在目标周围10m内**,威力和射程堪比近程防空导弹(美制拉姆防空导弹的射程在9000m)。此外,它还能使用各种增程炮弹和制导炮弹,让舰炮这种几乎再也用不上的武器,再次被各国重视起来,
意大利陆军以这种舰炮为基础开发出自行防空武器,轮式“天龙座”和履带式“奥托马迪奇”就是这样诞生的陆军防空车辆,它们都可以使用穿甲弹、防空弹和**弹,在防空、反装甲和火力覆盖等任务中变现出色。
第二、为什么两国的不同型战舰都是用一样的武器!
青岛阅舰式上的新加坡坚强号护卫舰和印度加尔各答号驱逐舰都采用了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mm舰炮,其实不仅仅是它们,全球有56个国家的171种军舰都使用了奥托-梅莱拉的这款76mm舰炮,原因除了它的轻便、小巧和高性能之外,还包括西方武器的系统化优势!就像是买了美制MK-41垂发系统就必须使用美国生产的导弹一样,带有欧洲国家血统的战舰一般都会选择欧洲生产的舰载武器,更何况印度的加尔各答级驱逐舰是由欧洲公司帮助设计、新加坡的威武级护卫舰直接购自法国,它们都带有欧洲血统,使用欧洲各国标准化的奥托-梅莱拉76mm舰炮就不足为奇了。
欧美国家的装备系统化优势体现在各国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彼此提供最好的产品,任何一款大型军舰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其它国家生产的设备。例如:土耳其生产的岛级护卫舰在设计阶段有美国洛克希德和法国泰雷兹两家公司提供帮助,因此使用了法国紫苑防空导弹和泰雷兹相控阵雷达、美国的MK-141发射装置和鱼叉反舰导弹,在选择其它子系统时也优先考虑欧美产品,其中就包括意大利的奥托-梅莱拉舰炮、德国柴油机等;
印度的加尔各答级驱逐舰虽说是印度“国产”,但在设计制造上也离不开多方采购设备,在国内集成组装的命运,因此它包含了大量的西方技术而且相当复杂!例如:加尔各答级的动力包含了乌克兰的燃气轮机、荷兰和英国的柴油机;它的导弹包括印俄合作的布拉莫斯反舰导弹和以色列的巴拉克-8防空导弹;它的雷达也同时使用来自以色列和荷兰的两种型号,头顶上的球形相控阵雷达属于以色列的产品,而选择舰炮时优先考虑了通用性极佳的意大利76mm奥托-梅莱拉,
至于说新加坡的威武级护卫舰,它根本就是法国拉法耶特级(拉斐特)护卫舰的改进型,舰艇吨位缩小到了3200吨,除了舰载直升机是美制SH-70B海鹰之外,其它子系统几乎全是欧洲货,包括法制雷达、席瓦尔垂发系统和紫苑防空导弹,动力设备全部依赖4台德国造柴油机,而在3000多吨的护卫舰上能选择的火炮,只有紧凑型的奥托-梅莱拉76mm舰炮了,说不定法国购买这种火炮还有会员价。
我们引进的战舰法制100毫米舰炮有什么**为什么被换成76毫米国产炮
100mm紧凑型舰炮(Compact Naval Gun),是我国1980引进的一款法国舰炮。这款舰炮的原型是法国的T100C,为法国汤姆逊公司研制,由原有的68式舰炮改进而来。当时我国一共引进两门,一门装到053H1“四平”号护卫舰上测试,另一门被拆解用于仿制,后来先后定型了210和HP/J-87型舰炮,后来我们看到在054、051B、052B、051C、052C上的100mm主炮都是HP/J-87。
052C上的100mm紧凑舰炮
这种炮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重量轻,要不怎么叫紧凑呢。连炮带弹舱、输弹机一共才19吨,比68式舰炮减轻了35%。所以100mm紧凑型舰炮在重量上控制的的确很好,这是它最突出的优点,所以连053H1、054这种护卫舰都可以装上。
这种炮带有**选择功能,可以实现三种**的自由切换。在弹舱和火炮之间还设置了一个中间弹舱,中间弹舱内备有18发炮弹,仅需7-15秒就可以完成**进行快速切换。通过中间弹舱完成增程弹切换近炸引信炮弹的设置,可以实现所谓的“双重命中体制”(即正常射程外和射程内进行2轮射击),大大提高目标的毁伤概率。
法国的100mm紧凑型舰炮
100mm紧凑型舰炮的下层结构,可以看到供弹舱里有三种不同的**(弹头颜色红绿蓝)
100mm紧凑型舰炮的**
但是了解海军发展的朋友们都知道,自从052C停产后,我们就再也没有用过100mm炮装舰。本来054上都已经装上的100mm炮,怎么到054A都统统换成HP/J-26 76mm炮了呢?其实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054型护卫舰上的100mm舰炮
第一个是法国这个100mm紧凑型舰炮,东西是好东西,但是在仿制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原因就是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和技术状态跟法国比差的太远了。由于是仿制,法国没有义务提供任何技术上的支持和零部件供应,我们只能是自己想办法。该舰炮内的电子零件全部是西方标准就不说了,我们花了好大力气去替代,而且部分部件由于达不到西方的标准,导致可靠性出现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仿制的HP/J-87可靠性不如原版。这个也怪不得法国,人家的设计是基于自己的工业基础,我们要仿制也必然要付出一定代价。这里面最难仿制的还是炮弹的自动化伺服机构。100mm紧凑舰炮有两个电动马达分别控制俯仰和水平角度的偏转,此外还有两套液压伺服系统,而液压系统对机械加工的精密要求非常高,这些东西在仿制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再一个是法国的这种炮,在我们引进的时候处于Mark I状态,本身也不是很完善,故障率频发,加上法国佬的在安全设计上几乎是达到了变态的程度,全系统有112个串联环节的安全制动,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火炮就不能发射,导致这种炮实际使用时经常“趴窝”。而且在炮弹的转运,输弹机构上存在着阻力大,接口过度位置卡弹、跳位等一系列故障。其实这个100mm炮和我国后来在054A上用的76炮,可靠性主要就是插在输弹,弹上了。后来汤姆逊和吉亚特合并后,针对这些**推出了Mark II型,在操作上大大简化, 准备时间进一步缩短,可靠性也大大增强。但是奈何我们并没有引进MarkII型,所以不得不承担着Mark I设计不成熟带来的故障率问题。
第三个是,随着我国HP/J-26 76mm和HP/J-45A 130mm舰炮仿制成功,100mm舰炮的优势也变得不明显,有点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76mm舰炮的最大射程可达15.5km,而100mm炮是17km,几乎没啥差别,有效对空射程都是6km左右;这主要是因为76炮的初速更高,达到了980m/s,100mm炮只有870m/s,所以76炮弹丸轻存速不佳的劣势被高初速弥补了。76炮的射速更高,可达120发/分,比90发/分也高了不少。最致命的是,HP/J-87虽然纸面上有90发射速,弹实际使用时急射情况下不允许超过6发。这点比76炮差了太多了:
76炮这爆发射速都打了多少发了
那要说对海对陆射击呢?100mm炮的威力比76炮确实大了不少,弹丸重量可达13.5kg,几乎是76炮的两倍,但是对于054A这种护卫舰来说,舰炮防空才是主要考虑,对陆对海的场景不多;而驱逐舰上,100mm炮的威力和射程都无法满足要求。052D上的HP/J-45A 130mm舰炮发射无制导炮弹最大射程可达30km,100mm炮才17公里;而且130mm炮口径足够大,可以作为一个合适的平台发展增程制导炮弹,将射程拓展到上百公里,美国的MK45 127mm主炮上已经有先例;而这一点100mm炮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所以在HP/J-26和HP/J-45A面前,HP/J-87已经没有明显的定位和竞争力。
052D上的HP/J-45A舰炮
美国为MK45舰炮研发的ERGM增程制导炮弹
海军舰炮都高度自动化了,为什么陆军的炮还在拽绳子
纸上的宣仔,为您解答。
舰炮的射速的确很高,76mm舰炮的爆发射速能达到120发/分钟,大口径的130mm舰炮也能达到45分/分钟。但是真实世界我们要考虑的因素可就多了,太多因素决定陆军没法把舰炮移植上岸。
首先,这套自动化舰炮连同装弹机,弹鼓和**架的全重,就决定了陆军用不了。比如052D上的一套HP/J45 130mm主炮的全重是50吨以上,你把它装在一个重型卡车底盘上(履带底盘不够大),没个70、80吨搞不定,这么重的怪物即便做出来也没有价值,因为没有机动性啊。舰炮之所以能达到几十发每分钟的射速,除了有强大的供弹系统外,它的后座行程不能太长,这决定了它的后坐力非常强大,拿到陆地上没有那个底盘能承受的住。而且炮管是带水冷套散热的,这也是制约射速的因素,然而水冷散热也是要占空间的。以上的条件缺一不可,而这些条件陆军一样也无法满足。
MK45 127mm舰炮的整体结构,炮塔只是冰山一角,弹鼓,输弹机,**架。。。体积大了去了
MK45下层结构
其实舰炮上岸也不是没人搞过。俄罗斯就有将130mm舰炮搬上岸的A-222自行岸防炮。全重达到43.7吨,射速也降到了22发/分钟。更重要的是,这东西用的是卡车底盘,重心也比较高,通过性很成问题,所以只作为岸防炮使用,部署在预定的一些海岸防御点。A-222 130mm自行岸防炮
再比如意大利和我国推出的76mm自行高炮,这个就是海军的76mm舰炮上岸的版本。其实76mm炮倒是相对好移植一些,因为它的全重和体积都要小得多了。但是76mm炮只能作为直射火力使用,也就是能用来放空和摧毁直射火力点,无法进入陆军炮兵部队进行火力压制。
意大利的天龙座76mm自行高炮系统和我国的76mm自行高炮
以上只说了可行性的问题,还没有谈钱呢。一套自动化的舰炮要多少钱不考虑一下的?就说MK45舰炮这种弱鸡,采购价格都要2600万美元/套,挪上岸装上底盘就得3000万美元/套。而一门155mm自行火炮也才不过600、700万美元,便宜点的500万美元以内就能搞定。如果是牵引榴弹炮的话,2600万美元买好几个炮营了。有那个钱,先把牵引火炮换成自行火炮再说吧。
76mm舰炮和105坦克炮哪个威力比较大
这问题如同在问篮球和足球哪个是最好的球类运动。实际上,拿坦克的主炮和军舰的舰炮进行威力大小的比较意义并不大,因为两种火炮的装备平台不同、任务不同、作战环境不同,所以火炮的性能其实也是明显不同的,明显不是同一类型的对比竞争关系。
如果非要比较两者的威力大小,从单发炮弹的**威力、穿甲能力来对比,坦克105毫米主炮的威力明显要比76毫米舰炮的威力更强。但如果是从两者的持续作战能力、压制效果的总体打击威力来看,76毫米舰炮的总体打击威力简直就是碾压105毫米的坦克主炮。
例如大名鼎鼎的“五对轮”系列,从59-2式,79式,到59D式坦克,都装备一门105毫米线膛炮,直射的距离为3公里以内,射速约为6-10发/分,只能打击地面目标。而中国的新型护卫舰都装备了一门76毫米舰炮,这款舰炮的最大打击距离超过了15公里,最大射速高达120发/分。该舰炮还属于高平两用炮,不仅可以打击海面/陆上目标,还可以打击拦截空中目标,两者的总体打击威力存在巨大的差距。
实际上,除了坦克的主炮,其余的陆军各型火炮在射速都是远远落后于舰炮,导致最终的火力压制能力明显不如舰炮。这主要是因为陆**炮受体积重量限制,都没有配备炮管冷却装置,在高速射击时很容易引起炮管过热。
而目前比较先进的舰炮都往往配备了比较完善的炮管冷却装置,并拥有全自动的供弹、装填系统,此外还拥有一个储存了上百发备弹的**库,所以才能支持舰炮的超高射速。尽管有些陆**炮也拥有全自动的重新装填系统,但仍然是受体积重量的限制,备弹往往只有40枚左右,严重影响了持续作战能力。
所以,舰炮的总体压制能力是远远高于陆**炮的,例如俄罗斯的AK-130双管130毫米舰炮的最高射速达到了每分钟70发,打击能力可以媲美一个陆军炮兵营的集体打击火力。不过,这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整套AK-130舰炮的全重达到了惊人的94吨,AK-130舰炮除了有需要占据较大舰面空间的巨大炮塔,炮塔基座底下还需要占据了大量舱室空间,所以往往只有8000千吨以上的大型军舰才能装备这款舰炮。
79式双100舰炮为什么那么多人伺候
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可谓十余年磨一剑,其诞生非常不容易,从1970年开始研发,直到1985年才设计定型,型号为H/PJ33。
此炮主要装备在053H系列护卫舰上,改进型也用在052型驱逐舰112舰和113舰上,与343炮瞄雷达相配套,装备有两个供弹系统,储弹52发,可实施全自动和半自动射击。
当然,必要时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也可实施人工射击,因此属于具备了三种射击模式,主要就是考虑到了战时的战损,雷达等观瞄系统失效时,可以实施人工应急操炮,让舰载火炮射击,提供持续的对海或对岸火力。
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的技术参数,全炮总重量34吨,射高15公里,最大射程22.5公里,初速每秒916米,射程单管每分钟25发,双管共50发。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海军就开始论证新型100毫米舰炮项目,计划安装在053K型防空护卫舰上,作为载舰对海对岸主要攻击手段,同时兼具对空打击能力,解决当时人民海军护卫舰级别以上的大中型水面舰艇防空火力薄弱的问题。
由于H/PJ33型双管100毫米舰炮,是从原100毫米单管大口径高射炮的基础上研发而来,因此其对空打击能力较强,就不足为奇了,对空弹道性能优异,尤其是射高达到了15000米,对中高空来袭的战机都有致命伤。
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采用了全封闭结构,配备有自动供弹机,炮身长为60倍口径,因此具有较好的弹道性能。
舰炮全系统由供弹、发射、瞄准随动、引信随动、监控、总体与炮架、防护装置、辅助设备等八个部分组成。
当然,早期的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自动化程度较低,整座炮采用了后敞开式的棚式结构,全炮编制人员共有15人,其中仅炮位就有9人。
炮长、电工、闩手、装填手、运弹手等一个都不少,显然受当时研发时国内的工业基础限制,导致该炮的早期的自动化程度较低,且可靠性也不是太高。
为加强南海舰队的实力,应对越来越错综复杂的南海主权纠纷之态势,海军唯一的一艘装备HQ-61B防空导弹的护卫舰531号湘潭舰,由东海舰队调之南海舰队。
1988年3·14海战中,531舰和556舰两艘护卫舰装备的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表现尚可,击沉了某国的武装舰船,但在海战中也发生了10余次故障,实战证明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性能并非十分出色。
此后,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就被国产化的法制100毫米紧凑型单管舰炮,以及引进自俄罗斯AK-176型国产化的76毫米舰炮所取代。
现在,国产化的法制100毫米紧凑型单管舰炮也已停止量产,让位于国内产新单管130毫米舰炮,形成了驱逐舰装备新130毫米舰炮,护卫舰76毫米舰炮的局面。
现代舰炮能否击沉二战时的战列舰
很显然,这是不能的。
就来让美国的阿利伯克级还打他们自己的衣阿华级战列舰试试吧。
阿利伯克装备了MK 45 127毫米舰炮
这款舰炮的射速是在每分钟20发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2-3秒就射出一发炮弹。
这个炮放在二战期间的效率已经非常高了,但是呢,光有效率还不行,威力也要够。
威力这个东西我们怎么看呢?
从两个方面
一个是炮弹的装药量等等,第二个是挨打的军舰的装甲。
我们先看炮弹。
炮弹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穿甲弹,也就是AP
第二种是聚能破甲弹,也就是HEAT
第三种是**弹,**弹的种类有很多,通常就称作HT-XXX。
我们来看一下,阿利伯克的MK45舰炮的配弹有哪些
Mark 80 HE-PD - 67.6 lbs.(30.7 kg)
Mark 91照明弹-MT - 63.9 lbs.(29.0 kg)
Mark 116 HE-VT - 69.7 lbs.(31.6 kg)
Mark 127 HE-CVT - 68.6 lbs.(31.1 kg)
Mark 156 HE-IR - 69.0 lbs.(31.3 kg)
你看,除了这个照明弹,剩下的全是各种**弹。
这样一来问题就明朗了
我们把思路调节一下,将问题改造一下
按照上面的逻辑,问题就要改成,衣阿华战列舰的装甲能扛得住127毫米**弹每3秒一发的射击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衣阿华战列舰的装甲
战列舰的侧舷装甲带厚度大概在307毫米,这个装甲还有19度的倾角
水密隔舱的厚度大概是287毫米。
甲板装甲的厚度大概是190毫米。
炮塔正面装甲的厚度大概是500毫米。
炮座的装甲厚度是从295至439毫米。
这个装甲还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多层装甲。
如果考虑到现代火炮的穿深能力的话,那么在两公里外是可以打穿装甲的。
但那时穿甲弹和破甲弹,他们穿深能力足够,但是威力太差。100多毫米炮的穿甲弹头和破甲弹射流就算击穿了战列舰的装甲也没法对战列舰造成有效的伤害。
如果要击沉也不是不行,那就需要大量的炮弹。几百发到几千发不等。
大家注意,这里我说的是穿甲弹和破甲弹。
MK45舰炮装备的清一色**弹,那更打不动战列舰了。
为了让大家听得懂,看得明白。
W君这里说复杂的数据,说一个设定大家就都知道了。
战列舰在设计的时候,是要求其装甲能够扛得住自己主炮射击的。而主炮用的穿甲弹由被要求要在一定距离上能够击穿自己的装甲。
两者竞争很有意思,我们也能明白一个问题。战列舰虽然不一定扛得住自己的主炮射击,但要扛得住300MM以下主炮的射击还是很轻松的。
单从这一点看,阿利伯克的130mm舰炮就很难对衣阿华战列舰造成有效的伤害。
更多文章:

金立5g手机什么时候上市(5G手机什么时候上市普及啊手机坏了一直等换5G的)
2023年7月16日 14:50

奥迪rs6 avant(奥迪rs6为什么叫神车,rs6与rs7不是一个档次吗)
2025年4月27日 20:36

X5550处理器的电脑有没有必要换处理器?X5550怎么超频
2024年8月26日 15:00

讯景6570(讯景6570这个显卡配A55F-A主板,AMD X4 631CPU好吗)
2024年7月7日 02:10

我想买海尔冰箱(想买海尔冰箱,有容量大一点但是一级能效的么)
2023年10月19日 16:10

无线路由器桥接成功但是无法上网(桥接后wds设置成功,连接后却无法上网,请问是怎么回事)
2024年11月13日 14:10

铁三角什么档次(铁三角cks99属于什么级别的耳机呢低端中端高端音质怎么样据说主打低音)
2024年7月24日 03:00

科密3638碎纸机可碎光盘吗(科密碎纸机官方网站卖的科密碎纸机3668怎么样)
2023年11月15日 14:10

笔记本16g有必要升32g内存吗(电脑内存16g和32g怎么选)
2024年7月23日 02:05

豌豆荚怎么用?使用豌豆荚豌豆洗白白时停水了,让检查网络重试,而网络没问题,怎么回事啊
2024年3月27日 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