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液晶面板(中国有生产液晶面板的厂家吗)
本文目录
中国有生产液晶面板的厂家吗
有的。炬明科技,华融电子,京东方,天马/中航光电,华星光电,鸿海/夏普,中国电子/中电熊猫...
液晶面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色彩、可视角度,液晶面板发展的速度很快液晶面板部份与液晶显示器有相当密切的联系,它的产量、优劣以及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都关系着液晶显示器自身的质量、价格和市场走向,因为一台液晶显示器其80%左右的成本都集中在了面板上。
液晶面板价格的走势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价格,而且液晶面板质量、技术的好坏也关系着液晶显示器整体性能的高低。另外对于液晶面板还有一个不可获缺的技术是液晶面板能否达到真彩显示的16.7M色彩,因为从色彩的角度来看,LCD显示器包含了真彩显示这一概念,其含义是指在R.G.B(红绿蓝)三个色彩通道都具有在物理上显示256级灰阶的能力。
液晶显示器并不是所有液晶面板产品都能具备物理上显示真彩显示,如果具备在物理上可显示16777216种颜色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目前所说到的16.7M色彩,这样每个色彩通道上能显示256(2的8次方=256)级灰阶,所以达到16.7M色彩为8bit面板。
而反之如果采用16.2M色彩的液晶面板色彩还原能力相对较弱,通过硬件抖动来加以实现,虽然也能达到16.7M色彩,不过毕竟是通过一些技术环节来加以实现色彩并不真实,所以每个通道上只能显示64(2的6次方=64)级灰阶,这样只能为6bit面板,这也就是伪真彩面板。
两种面板与以比较,6bit面板只能显示262144种色彩(64×64×64=262144),而8bit面板可以显示16777216种颜色(256×256×256=16777216),在物理角度来看,6bit面板能显示的色彩还不到8bit面板的2%。
中国现在能生产液晶面板吗
可以啊现在全球三大液晶面板分别是 韩国的三星电子 韩国与荷兰的LG飞利浦液晶以及中国的友达光电 在液晶面板的技术上根本没有日本什么事而中国的友达公司一直为明基提供液晶面板 甚至一些三星的显示器也是有友达代工现在的品牌如三星 飞利浦 LG 明基什么的 都是在苏州找加工工厂所代工
芯片之后,面板也将遭美国卡脖子产能超全球一半,技术却靠日韩
文| AI 财经 社 麻策 王灿
编| 赵艳秋
“整体风险我们认为是可控的。”TCL华星高级副总裁赵军在9月初的一场媒体沟通会上,谈及中国面板行业是否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时对AI 财经 社说。
芯片行业在关键技术上遭到美国卡脖子,继而引发了国内对国产面板行业的担忧,毕竟一块屏、一颗芯,是很多电子产品的标配。
图/视觉中国
令赵军做出上述判断的,是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液晶显示行业的核心。在中国大陆地区,到2021年建设完成的、能生产32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的高世代生产线,将达到21条,产线布局占到了全球约三分之二。从产能占比来看,2019年中国大陆占到全球的42%,今年将达到51%,明年则会继续攀升至63%。
“中国半导体显示行业、面板行业已经成为国外在这个领域公司的主要业务来源。他们不会自己卡自己的脖子。”赵军在沟通会上说。
另一方面,一位行业人士告诉AI 财经 社,美国自己并没有发力显示行业,在该领域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但就在几天之前,三星、LG显示断供华为高端手机面板的消息传来,主要原因是两家厂商的高端显示面板驱动芯片使用了美国技术。因此,即便它们均非美国企业,也不可向华为供货。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而国内显示行业的关键设备和先进材料,还依赖日韩供应商。
中国面板行业有无被卡脖子的风险?“就看美国是否通过长臂管辖,限制日韩企业。”一位行业人士对AI 财经 社说。
依赖日韩
国内显示屏行业的一些关键设备和先进材料,依然依赖于海外供应商,集中在日韩。
在大部分手机都采用的OLED显示屏领域, 真空蒸镀机号称“屏幕界的光刻机”。 蒸镀是OLED生产工艺中的核心环节,就像光刻机之于芯片一样,蒸镀机把握着全球OLED行业命脉。京东方前工程师肖颂对AI 财经 社说:“蒸镀机理论上比光刻机还要难。”
而这项心脏技术掌握在日本佳能手中。高端蒸镀机全部来自日本一家名叫Canon Tokki的小工厂。Tokki于2007年被佳能收购。不论是三星显示部门还是国内的华星光电、京东方,想量产稳定可靠的OLED显示屏,都离不开这家企业。 但Tokki蒸镀机的年产能不到10台,单台售价过亿美元,十分昂贵且抢手。
图/视觉中国
“基本被三星买完了,国内很少抢到。”肖颂称。
三星作为Tokki早期客户,曾在2006年后者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坚持合作帮助它度过了生存危机。后来,双方签订了协议,一度每年生产的设备全部供货给三星。这也让三星在OLED抢占了先机。直到2017年Tokki产能提升后,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才拿到采购名额。
除了“屏幕界光刻机”之外,做过光刻胶市场调研的行业人士杜锋对AI 财经 社说,京东方号称现在采用的光刻胶有相当一部分是国产自研了。“但其实是日本合成橡胶公司(JSR)给它的专利授权和技术提供。”
他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在国内购买普通原料,然后跟日本公司提供的一些占比极低的材料,搅拌混合,在一个无尘车间内把它做成光刻胶。”
光刻胶是面板制造的上游关键原料,相关技术被美日垄断,日本在成品及上游材料方面占支配地位。“没有人家的核心原料,你是肯定做不出来的。”杜锋说, “我们只是完成了一个表面的国产化,但其实还是一个高级的组装工厂。”
除了光刻胶,能够让玻璃导电发光、最终变成屏幕的关键,是ITO靶材技术,同样被日本主导。“ITO是在玻璃上面电镀用的,是一种透明的导电材料。”肖颂告诉AI 财经 社,ITO靶材国内每年大概消耗超过1000吨,大部分特别是高端的部分均为进口。
“现在ITO靶材国内能做,但是在尺寸上突破困难,而且产出效率远赶不上国外。”基于他去年的了解, 国内可以做出的靶材长度不超过800毫米,而日韩企业可以做到3000毫米,差距明显。 资料显示,中国是ITO靶材最大的需求国,需求量占全球的25%。有统计称,2019年之前,国内ITO靶材近9成依靠进口。
而ITO靶材的生产设备“烧结炉”,顶尖的基本上也都来自日本。据称这样一台设备的售价动辄上千万元。而烧结工艺更是各家压箱底、不会售卖的秘方。
此外,面板核心材料偏光片,国内自给率也处于较低水平,仍需大量进口。目前全球偏光片产业也主要由日本日东电工、韩国三星和LG、中国台湾企业奇美材料和明基材料主导。
除了日韩,美企在高世代玻璃基板上具有较大话语权。玻璃基板是面板行业的最上游,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等几个大厂瓜分。
“每一个有京东方工厂的地方,都有康宁工厂。“肖颂告诉AI 财经 社,基本上已经属于配套设施。
图/视觉中国
AI 财经 社了解到,京东方和华星光电都形成了较为稳固的玻璃基板供应配套。京东方主要是与美国康宁合作,而华星光电则主要由日本旭硝子提供配套供应。
“康宁世界第一,其它都和它有差距,日韩也不行。”肖颂说。美国康宁参与到中国市场超过35年,在中国的17座城市建立了办公室,也是国内手机厂商外屏主要的供应商。其在中国投资巨大。截至2019年底,康宁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已超70亿美元。
美国通过康宁在面板行业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但肖颂分析,美国通过康宁打压中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中国市场是康宁除北美以外最大的市场,失去中国市场,将给双方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如果美国刻意打击,还要看日本、韩国是否跟随。单纯美国来说影响不大,美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是贸易连带。”肖颂称。
而造成国内企业在关键技术上对外依赖的现实原因,一方面,过去大家认为,企业越大,越需要全球化,虽然上游材料设备国产化率在逐步提高,但不到万不得已,还是进口成本低。另一方面,则是国产全链条对核心技术的重视和投入都不够。过去多年,类似关键技术落后于人的呼吁很多,但改观很小。
国内双雄格局
虽然上游材料设备依赖海外,但不可否认,近年来,中国液晶显示面板的生产已经走在了世界最前列,在效率、竞争力、市场响应速度方面,都有着巨大优势。其中,大尺寸液晶面板中国已经处于全球领导地位。到2023年,大尺寸液晶面板中国会达到或超过全球70%的产量。
同时, 日韩企业在加速退出液晶面板业务 ,韩国两大厂商三星和LG均在今年退出,转而聚焦以OLED为代表的新型产业,而OLED显示屏更轻薄、色彩显示更佳。
图/视觉中国
分析人士告诉AI 财经 社,中国大陆面板行业崛起,产能的提升加剧了竞争,令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低迷,叠加疫情,负担进一步加重,是韩企退出的重要原因。
不过,肖颂对AI 财经 社称,三星退出液晶面板生产,是因为“其他所有的液晶厂都需要用三星的技术和设备”。“三星在用液晶技术来赚钱,然后发展OLED。”他表示,三星的技术和设备不光局限在面板生产上,面板生产的上游也依靠它。“液晶对三星来说依然有利可图。”
三星和LG显示的退出,令液晶面板的产能进一步向中国大陆集中,多家分析机构对京东方、华星光电持看涨态度。“随着面板双龙头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行业周期性显著缩短,面板价格波动将大为放缓,格局长期看好。”信达电子研究认为,此轮面板景气度上行周期将持续1-2年。
8月28日,TCL宣布以约10.8亿美元收购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 科技 有限公司60%的股权,以及三星显示有限公司100%股权,从而获得8.5代LCD生产线。
“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最高的还是京东方,但我们并购了那几家产线后,规模基本上差不多了。“TCL华星光电LCD开发中心总经理赵斌告诉AI 财经 社。两家企业分列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出货面积第一和第二位。双雄格局的确立,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大陆面板显示行业的绝对话语权。
“华星更像TCL的配套企业,自给自足的感觉。“肖颂称,京东方在规模上更有优势。
“从现有液晶面板的技术格局来看,双方确实要竞争。”赵斌称,两家是不同的技术流派,华星光电采用的是VA,京东方是IPS,两者均是液晶显示器常见的面板类型,但华星光电更类似三星,京东方更像LG。
双方也会在未来的竞争中,相互渗透。华星光电此前收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工厂,该厂技术流派和京东方类似。而京东方此前也期望加入苏州三星厂的竞购。“两方可能会有一个技术融合的过程。”赵斌说。
据AI 财经 社了解,华星的技术路线能为TV面板提供更好的对比度,更快的响应速度,三星、索尼的产品都属于这样的阵营。而京东方是另外一种方式,应用更广。在投资上,京东方更加多元化,华星更加聚焦。
下一代技术竞赛开启
大尺寸LCD面板已成为中国厂商的天下,但一位京东方LCD产线员工对AI 财经 社表达了悲观情绪:“要废了。”他加入京东方超过5年, 近来愈发感受到“LCD没有前景了”。
OLED取代液晶,似乎已是大势所趋。三星凭借先发优势已经拿下OLED市场超80%的份额。中国企业尚需时间追赶。
这是来自一线工人的直观感受。但企业的管理者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TCL赵斌认为,下一代显示技术4-5年就会比较成熟,但产品商业化可能要等到十年以后,“这十年间应该还是LCD占主流”。
但下一代显示技术——印刷OLED和Micro LED竞赛早已提前打响。目前,国内参与新技术研发及生产的企业,一类是京东方、华星光电为代表的面板企业,另一类是传统LED芯片厂商。液晶取代CRT,液晶电视市场迎来了几十年的蓬勃发展。而目前液晶显示技术已经达到发展瓶颈。业内认为,印刷OLED、Micro/Mini LED等创新显示技术才是显示行业的未来。
OLED面板主要有两种制造工艺,一种是前文提到的蒸镀工艺,另一种就是喷墨打印,也就是印刷OLED。后者被认为能极大提高有机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也更适合量产。
华星光电在2015年就开展了印刷OLED的布局,2016年建了国内首条针对G4.5代试验线,今年跟日本TJP合作,利用其在日本的产线进行OLED量产屏的开发。
图/视觉中国
据赵军介绍,在2022年到2023年间,华星将会投建第一条8.5代线的印刷OLED工厂。“如果能实现的话,相信是世界第一条高世代柔性印刷OLED产线。”赵军称。
而Micro LED被认为是显示技术的”终极形态”,其直接由像素点产生颜色,从而提高了色彩表现。媒体报道,华星已经实现了mini背光产品的样板出库,预计明年产出。mini LED被认为是向Micro LED的过渡产品。
京东方对印刷OLED也有持续投入,在合肥的实验线上进行技术、工艺、量产效率、成本对比评估。但据京东方EVP、显示与传感器件事业群CEO高文宝回复投资者提问中提到,京东方尚没有确定最终的技术路线,暂时也没有相关的产能建设计划。在Mini LED技术方面,京东方也在研发,预计今年4季度量产出货。
分析师预计,中国面板企业未来的规模效应将带来盈利的快速增长,有了资金支持,中国在更先进的microLED面板技术上将有机会赶上韩国面板企业。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肖颂、杜锋为化名)
国内大陆企业为什么没办法生产液晶显示器面板
国内是有自己的成熟的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比如京东方,在全国已经建设了四五个工厂,产能在向百万片努力。 你没觉得现在液晶电视越来越便宜了吗,想想以前一台液晶电视1万多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些国有面板工厂来打破垄断,液晶电视不能像现在这么便宜。 但是国内面板的技术相对落后,一些性能指标都比不上国外的面板厂商这也是事实。 你知道建一个面板工厂要多少钱吗,两三百亿的投资都是正常的,所以3.53亿的罚款也不算什么了。
目前国内面板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何
目前,世界的面板企业生产产业发展都相对保持了发展比较平缓的速度。但是,我国国内的平板显示市场发展得非常迅速。我国面板业发展势头表现强劲,政府仍是表达了一定的忧虑,有关部门也已经介入,引导面板行业的稳步发展,警惕再次走上光伏产能过剩的老路。
1.投资热:
随着面板行业投资大热,无序投资的苗头也已经初步显露。有些地方盲目建线,非龙头企业大量涌入,产业布局的遍地开花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中国液晶面板市场已经出现了产能过程的情况。同时显示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飞快,快速的迭代也为产业在发展方向上带来了新的变量。
2.未来变化:
在未来,我国将实现国产面板自给率高。但在全球互联网时代,面板的功能机向智能时代转变,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端手机屏国内短缺,基本依赖于韩国、日本屏和少量的中国台湾屏。 在未来10年的时间里,全球预计将新增面板生产线18条,我国将占据14条。在市场和政策因素的带动下,外资面板厂将会积极来华建厂,使得全球面板产能将进一步加速向中国大陆聚集。中国有望全面超越韩国,成为液晶面板的头号生产国。
3.技术核心问题有待解决:
与面板产业相对来说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面板产业还存在许多技术难关,比如说:过于分散而小规模的投入使得技术难以得到集中研发,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创新上的不足,设备覆盖率过低,资源没有得到良好的优化配置,就可以直接影响到我国面板业的发展水平,所以面板业的集中整合是必不可少的。以大的龙头企业牵引整个面板业的发展,劲往一处使,在日韩台面板占据主流地位的市场情况下,增强本土面板的整体竞争力显得极为迫切。
液晶面板是一个周期性行业,现在人们看周期不仅仅要看电视,还要看移动终端的周期。今年4月份,液晶面板价格达到了年内低点,但自5月底开始,价格开始逐渐回暖,其中32寸、43寸面板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平均涨幅在20%左右,目前涨价仍在持续。
更多文章:

联想v470几个卡槽(联想s40_70的内存条卡槽只有一个 它支持8GD的吗 我想换一个内存条)
2024年9月6日 11:30

r1摩托车视频(文博追高铁事件判多久文博骑H2追高铁的视频)
2024年11月7日 06:10

breath and life(你们觉得《victory》和《breath and life》那个更适用于慢镜头)
2023年2月25日 00:40

丽台p2000显卡参数(GTX1080和丽台P2000的对比,渲染和游戏双方面阐述)
2024年7月21日 08:50

体坛之篮球教父 小说(除美国“梦之队”,哪个国家的男子篮球队世界最强)
2024年1月1日 06:00

联想miix520显卡(联想520电脑换显卡以后进不了BIOS键盘也动不了,请高人救我)
2024年9月2日 14:20

未来2030年的手机(2020至2030年,下一个10年你将过什么样的生活)
2024年1月7日 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