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各层功能(OIS七层各有何作用)
本文目录
- OIS七层各有何作用
- 简述ISO/OSI七层模型结构,并说明各层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 OSI 各层的主要功能
- osi参考模型分为哪几层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 OSI七层型的层次结构是什么
- OSI/RM模型包含哪几个层次以及各层次主要功能
- 如何简述osi参考模型各层主要功能
- 简述OSI参考模型的各层及各层的功能
-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OIS七层各有何作用
哥们,是OSI吧从上到下为:第七层:应用层 数据 用户接口,提供用户程序“接口”。第六层:表示层 数据 数据的表现形式,特定功能的实现,如数据加密。第五层:会话层 数据 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关系,如WINDOWS第四层:传输层 段 实现网络不同主机上用户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可靠与不可靠的传输,传输层的错误检测,流量控制等。第三层:网络层 包 提供逻辑地址(IP)、选路,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帧 将上层数据封装成帧,用MAC地址访问媒介,错误检测与修正。第一层:物理层 比特流 设备之间比特流的传输,物理接口,电气特性等。下面是对OSI七层模型各层功能的详细解释:OSI七层模型 OSI 七层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OSI 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简述ISO/OSI七层模型结构,并说明各层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由下至上为1至7层,分别为: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会话层(Session layer)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网络层(Network layer)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其中上三层称之为高层,定义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和人机界面。什么意思呢,就是上三层负责把电脑能看懂的东西转化为你能看懂的东西,或把你能看懂的东西转化为电脑能看懂的东西。
下四层称之为底层,定义的是数据如何端到端的传输(end-to-end),物理规范以及数据与光电信号间的转换。
下面一层一层的来说明:
应用层,很简单,就是应用程序。这一层负责确定通信对象,并确保由足够的资源用于通信,这些当然都是想要通信的应用程序干的事情。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编码、转化,确保应用层的正常工作。这一层,是将我们看到的界面与二进制间互相转化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语言与机器语言间的转化。数据的压缩、解压,加密、解密都发生在这一层。这一层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将数据处理为不同的格式,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文件扩展名。
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护、控制会话,区分不同的会话,以及提供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
duplex)、全双工(Full duplex)三种通信模式的服务。我们平时所知的NFS,RPC,X
Windows等都工作在这一层。
传输层,负责分割、组合数据,实现端到端的逻辑连接。数据在上三层是整体的,到了这一层开始被分割,这一层分割后的数据被称为段(Segment)。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面向连接(Connection-Oriented)或非面向连接(Connectionless-Oriented)的服务,流控(Flow
control)等都发生在这一层。
网络层,负责管理网络地址,定位设备,决定路由。我们所熟知的IP地址和路由器就是工作在这一层。上层的数据段在这一层被分割,封装后叫做包(Packet),包有两种,一种叫做用户数据包(Data
packets),是上层传下来的用户数据;另一种叫路由更新包(Route update
packets),是直接由路由器发出来的,用来和其他路由器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
数据链路层,负责准备物理传输,CRC校验,错误通知,网络拓扑,流控等。我们所熟知的MAC地址和交换机都工作在这一层。上层传下来的包在这一层被分割封装后叫做帧(Frame)。
物理层,就是实实在在的物理链路,负责将数据以比特流的方式发送、接收。
OSI 各层的主要功能
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一遍透明地传送“比特流”。它负责在计算机之间传递数据位,为在物理媒体上传输比特流创建规则。 该层定义电缆如何连接到网卡上 ,以及需要用何种传送技术在电缆上发送数据,定义其上层(数据链路层)所使用的访问方法。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1.主要复测在物理连接上传输二进制比特流
2.提供为建立、维护和释放物理连接所需要的机械、电气、功能与规程的特性。
通常将具有一定数据处理及发送、接收能力的设备称为 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DTE) ,而把介于DTE与传输介质之间的设备称为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DCE) 。DCE在DTE与传输介质之间提供信号转换和编码功能,并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物理连接。
DTE可以是一台计算机,也可以是一台I/O设备,典型的DTE设备就是电话线路连接的调制解调器。
因为DCE是介于DTE与传输介质之间的,在通信过程中,DCE一方面将DTE的数据传送给传输介质,另一方面要需要将从传输介质接收到的比特流顺序传送给DTE,因此,DCE要有数据信息的传输,又需要控制信息的传输,需要高度协调地工作,因此需要制定DTE与DCE的借口标准,这些标准就是 物理接口标准 。
物理接口标准定义了物理层与物理传输介质之间的边界与接口。物理接口的四个特性是: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与规程特性。
机械特性: 物理层的机械特性规定了物理连接时所使用可插连接器的形状和尺寸,连接器中引脚的数量与排列情况等。
电气特性: 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二进制比特流时线路上信号水平的高低、阻抗及阻抗匹配、传输速率与距离限制。
功能特性: 规定物理接口上各条信号线的功能分配和确切定义。物理接口信号线一般分为:数据线、控制线、定时线和地线。
规程特性: 定义了信号线进行二进制比特流传输时的一组操作过程,包括各信号线的工作规则和时序。
它把来自物理层的原始数据打包成帧。 帧是放置数据的、逻辑的、结构化的包。 数据链路层负责帧在计算机之间的无差错传递。
网络层定义网络层实体通信用的协议,它确定从源结点沿着网络到目的结点的路由选择,并处理相关的控制问题,如交换、路由和对数据包阻塞的控制。
数据链路层协议是相邻直接连结点间的通信协议,它不能解决数据经过通信子网中多个转接结点的通信问题。设置网络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为报文分组以最佳路径通过通信子网达到目的主机提供服务,而网络用户不必关心网络的拓扑结构与所使用的通信介质。
网络层主要的任务包含4个方面:
1.网络连接建立与管理。将逐段的数据链路组织起来,通过复用物理链路,为分组提供逻辑通道(虚电路或数据报),建立主机到主机间的网络连接。
2.路径选择与中继。
3.网络连接与重置,报告不可恢复的错误。
4.流量控制及阻塞控制。
网络层数据传输的通道是逻辑通道,即虚电路;网络层的信息传输单位是分组,上一层数据链路层是什么还记得吗?没有错,帧。
传输层的任务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透明的、端到端(End to End)的数据传输,以及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机制。
所谓 端到端 是相对 链接 而言的。OSI参考模型的四 七层属于端到端方式,而一 三层属于链接方式。就像打电话的两个人,两个人不用关心信号是如何一段一段传递,他们直接与对方交流,就像端到端;而提供电话服务的公司,则需要考虑如何接受你的语音信号,如何通过中继让另一个人接到你的通话请求并建立和维系这段通话。
传输层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流量控制,本层的流量控制是通信主机端到端之间的,与其它层的流量的控制有着明显不同。
就像会话层的名字一样,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进程之间的会话和数据交换。这种会话关系是由两个或多个表示层实体之间的对话构成的。
会话层与传输层有着明显的区别。传输层协议负责建立 和维护端到端的逻辑连接,服务比较简单,目的是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
表示层包含了处理网络应用程序数据格式的协议。表示层位于应用层的下面和表示层的上面,从应用层获得数据并格式化以供通信网络使用。
表示层服务有三个重要概念:语法转换、表示上下文和表示服务原语。在上一篇中介绍过,可以按字面粗略领略到意思。
应用层是最终用户应用程序访问网络的地方,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它为用户的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数据的封装与传输
1.数据封装: 为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结点传送到另一个结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加入特定的协议头和协议尾。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称为数据打包或数据封装。
2.数据拆包: 在数据到达接收结点的对等层后,接收方将反向识别、提取和除去发送方对等层所增加的数据头部和尾部。接收方这种去除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数据拆包或数据解封。
OSI模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OSI模型是如此完美,刚接触我也感觉这种逐层“翻译”传递,每一层只做自己的事情,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最终将信息转化为01比特流,实现了物理层面的识别,也让信息得以传输。然而后来才知道,OSI模型是只存在教科书中的,并没有得到推广;我不禁想问,既然如此完美,为何得不到推广呢?原来是这样的,第一个原因是生不逢时,当OSI模型提出的时候,TCP/IP的四层模型已经逐渐推广开来,并且因为OSI的七层模型过于详细,过于完美,导致一些方面无法实现,考虑到诸多因素,最终使得OSI模型仅仅存在于教科书中。
osi参考模型分为哪几层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OSI参考模型包括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各自的作用如下:
1、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联接,负责数据流的物理传输工作。物理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比特流,即0和1,也就是最基本的电信号或光信号,是最基本的物理传输特征。
2、数据链路层是在通信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联接,数据链路控制子层会接受网络协议数据、分组的数据报并且添加更多的控制信息,从而把这个分组传送到它的目标设备。
3、网络层是以路由器为最高节点俯瞰网络的关键层,它负责把分组从源网络传输到目标网络的路由选择工作。互联网是由多个网络组成在一起的一个集合,正是借助了网络层的路由路径选择功能,才能使得多个网络之间的联接得以畅通,信息得以共享。
4、传输层使用网络层提供的网络联接服务,依据系统需求可以选择数据传输时使用面向联接的服务或是面向无联接的服务。
5、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维护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联接,确保点到点传输不中断,以及管理数据交换等功能。会话层在应用进程中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层还可以通过对话控制来决定使用何种通信方式,全双工通信或半双工通信。会话层通过自身协议对请求与应答进行协调。
6、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化、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解压等。在网络带宽一定的前提下数据压缩的越小其传输速率就越快,所以表示层的数据压缩与解压被视为掌握网络传输速率的关键因素。
7、应用层采用不同的应用协议来解决不同类型的应用要求,并且保证这些不同类型的应用所采用的低层通信协议是一致的。应用层中包含了若干独立的用户通用服务协议模块,为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提供专用的程序服务。
OSI简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连。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连模型。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即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七层型的层次结构是什么
OSI七层型从低到高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应用层: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2、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格式有,JPEG、ASCll、E**DIC、加密格式等。
3、会话层:建立、管理、终止会话。(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对应主机进程,指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正在进行的会话。
4、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协议有:TCP、UDP,数据包一旦离开网卡即进入网络传输层。
5、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协议有:ICMP、IGMP、IP(IPV4、IPV6)。
6、数据链路层: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将比特组合成字节进而组合成帧,用MAC地址访问介质,错误发现但不能纠正。
7、物理层: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TCP/IP 层级模型结构,应用层之间的协议通过逐级调用传输层、网络层和物理数据链路层而可以实现应用层的应用程序通信互联。
OSI/RM模型包含哪几个层次以及各层次主要功能
OSI/RM模型总共包含7个层次,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功能就是直接为用户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传输层主要功能是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网络层主要功能是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是两个相邻的结点之间传送数据时,将网络层交下来IP数据报组装成帧,结点之间的链路传送帧中的数据;而物理层功能很单一,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会话层主要功能是电路之间的交换;应用层主要功能是发送多个目的地址,优先报文优先转换。
【拓展资料】
OSI/RM模型也叫做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简称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开放式互连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功能结构的框架。它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ISO自从1946年成立以来,已经提出了多个标准,而ISO/IEC 7498,这个关于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基本参考模型。当时,网络界出现了以IBM的SNA为代表的若干个网络体系结构,这些体系结构的着眼点往往是各公司内部的网络连接,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它们之间很难互连起来。在这种情况下,ISO提出了OSI参考模型,它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不同厂家的网络产品,只要遵照这个参考模型,就可以实现互连、互操作和可移植性。也就是说,任何遵循OSI标准的系统,只要物理上连接起来,它们之间都可以互相通信。
如何简述osi参考模型各层主要功能
osi参考模型各层主要功能如下:
1、物理层功能: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服务的,解决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通信问题。
3、网络层:网络层是为传输层提供服务的,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数据包或分组。
4、传输层:传输层的作用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
5、会话层:会话层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协调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之间的通信(对话),即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相关原则:
OSI是分层的体系结构,每一层是一个模块,用于完成某种功能,并具有自己的通信协议。ISO将整个OSI划分成七个层次,划分层次依据以下五个原则:
(1)网络中各节点具有相同的层次。
(2)网络中各节点同等层次功能相同。
(3)同一节点内相邻层通过接口通信。
(4)同一节点内底层向高层提供服务。
(5)网络中各节点同层通过协议通信。
简述OSI参考模型的各层及各层的功能
ISO/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
1、物理层功能: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服务的,解决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通信问题。
3、网络层:网络层是为传输层提供服务的,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数据包或分组。
4、传输层:传输层的作用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
5、会话层:会话层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协调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之间的通信(对话),即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6、表示层:表示层处理流经结点的数据编码的表示方式问题,以保证一个系统应用层发出的信息可被另一系统的应用层读出。。
7、应用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
服务与接口
在OSI分层结构模型中,每一层实体为相邻的上一层实体提供的通信功能称为服务。N层实体利用N-1层实体所提供的服务,向N+I层实体提供功能更强大的服务。这可以概括为“服务是垂直的”。例如,传输层实体利用网络层实体的服务,向应用层实体提供网页传输服务。
在OSI模型中,各层之间的接口都有统一的规则。N层的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 Access Point)是N层实体提供服务给N+1层的地方,SAP可以理解为下层实体之间的逻辑传输通道。每一层的SAP都有一个唯一标明它的地址。一个N层可能存在多个SAP。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OSI参考模型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各层的主要功能及其相应的数据单位如下:
1 物 理 层(Physical Layer)
我们知道,要传递信息就要利用一些物理媒体,如双纽线、同轴电缆等,但具体的物理媒体并不在OSI的7层之内,有人把物理媒体当作第0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为它的上一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以及它们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如规定使用电缆和接头 的类型,传送信号的电压等。在这一层,数据还没有被组织,仅作为原始的位流或电气电压处理,单位是比特。
2 数 据 链 路 层(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的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一定数量的数据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和物理层相似,数据链路层要负责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传送数据时,如果接收点检测到所传数据中有差错,就要通知发方重发这一帧。
3 网 络 层(Network Layer)
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 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4 传 输 层(Transport Layer)
该层的任务时根据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网络资源,并以可靠和经济的方式,为两个端系统(也就是源站和目的站)的会话层之间,提供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连接的功能,负责可靠地传输数据。在这一层,信息的传送单位是报文。
5 会 话 层(Session Layer)
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6 表 示 层(Presentation Layer)
这一层主要解决拥护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它将欲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
7 应 用 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需要以及提供网络与用户应用软件之间的接口服务。
扩展资料:
先将要寄的东西打包,这是应用层的数据。那么现在到了传输层,主要是提供一种传输方式。类似我们在寄快递的时候选择空运或者陆运。空运比较贵嘛,但是快,陆运便宜但是慢。这边只是一个比喻,实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
传输层主要会使用TCP和UDP两种协议。那么在选择完了传输方式后,就需要填写发件人(源地址)和收件人(目标地址)了。填写完毕以后交给快递公司,他们会把快递由一个转运中心发往另一个转运中心,并不是直接从源发往目标。这里的转运中心其实就到二层了。
在传输过程中,像以太网中的MAC地址,是会不停变化的,就像一个快递由上海发往武汉,会先到上海的某个集散中心,然后发往武汉,然后又在武汉的集散中心转几圈,最后发往离目标最近的快递点,然后才开始配送,最终送到收件人手上。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就推出了OSI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根据分而治之的原则,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原则是:
(1)网路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5)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6)根据功能需要进行分层,每层应当实现定义明确的功能。
(7)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OSI参考模型
更多文章:

成都婚宴酒店西门(想知道成都龙泉驿区办酒席比较好的酒店有哪些要大气,装修好点的谢谢!)
2025年4月26日 01:18

尼康d3和d800画质对比(尼康D4 D3S与D800哪款相机好)
2025年4月6日 06:27

佳能6d2和rp(急!单反相机佳能6d2与微单相机佳能EOS RP,不考虑价格,买哪个)
2025年4月16日 23:36

花王拉拉裤怎么分前后(花王拉拉裤怎么分前后花王拉拉裤前后的区别)
2025年4月9日 12:03

关于结婚新闻(深圳女孩花500元用1000枝花爆改婚房,可以维持多久)
2025年4月23日 07:24

厦门哪里有拍照好看的地方(厦门有什么拍照好看的地方 厦门值得拍摄的地方)
2025年4月11日 00:15

厦门婚纱拍摄品牌排行(厦门婚纱摄影店排名厦门拍婚纱照一般多少钱)
2025年4月25日 08:33

三亚青禾旅拍婚纱摄影(有没有在三亚拍过婚纱照的朋友,本人近期想去拍套婚纱,有亲自在那边拍的,觉得好的给我推荐一下,谢谢)
2025年4月5日 03:57

茂名哪里可以拍写真(茂名浪漫海岸怎么去茂名浪漫海岸交通攻略2018)
2025年4月16日 22:30

小红书新娘美甲图片(2019夏季新款有哪些大方迷人的美甲款式)
2025年4月6日 11:30